国产网址在线观看,丁香六月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首頁 新聞中心 鎮(zhèn)江新聞 鎮(zhèn)江新聞 - 區(qū)域

塵封的“大京口”

2025-02-28 08:18

downLoad-20250228081703

京口閘遺址 孫力 攝

金山網訊 鎮(zhèn)江素有“五口通江”的說法,指的是鎮(zhèn)江段古運河通過丹徒口、甘露口、大京口、小京口、諫壁口這5個口門與長江相通,水運交通極為便利。在這5個通江口門里,最為重要的是大京口,其具體位置在如今的中華路一帶。

大京口何以成為鎮(zhèn)江當時最重要的入江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徐蘇向記者解釋,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潤州刺史齊澣在瓜洲開鑿伊婁河。從此以后,京口入江處就成了北上最近的水路通道,瓜洲和京口之間的水運距離大大地縮短,安全系數(shù)也隨之提高,“因此,從唐朝初年到晚清時期,大京口一直是運河漕運的重要通道,承擔著南來北往船只的通航任務。”

大京口西邊不遠處,便是名聞遐邇的西津渡。大京口作為江南運河入江口,南來北往的船只由此經過;西津渡則是著名的碼頭,行人乘船過江,需由西津渡登舟。唐代大詩人張祜曾在此留下名句:“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多年以來,西津渡文化旅游公司原辦公室主任兼文史辦主任張崢嶸一直潛心研究西津渡歷史文化,編撰有《西津漫筆》《西津論叢》等多部專著。據(jù)張崢嶸介紹,西津渡始建于三國,六朝時叫做蒜山渡。到唐代時,北固山下新建了一座甘露渡,蒜山渡在其西面,人們?yōu)榱藚^(qū)分,便把蒜山渡稱作西津渡。清代畫家周鎬的《京江二十四景》中有一幅《西津曉渡》,以水墨丹青定格了西津渡口的繁忙景象:江面舟楫往來如梭,岸邊旅人行色匆匆。西津渡與大京口一西一東,前者迎送旅客,后者吞吐商船,共同編織出鎮(zhèn)江江河交匯的航運盛景。

然而,自然之力總在不經意間改變歷史的軌跡,繁華一時的大京口最終被廢棄。張崢嶸指出,這與清代長江主泓道的北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長江主泓道發(fā)生的改變,與唐朝初年截然相反,出現(xiàn)了南岸漸漲、北岸漸坍的情況。由于南岸一線為堅硬的巖石,而北岸為沙土,在水流作用下,江北的瓜洲古鎮(zhèn)坍沒進了長江,而江南鎮(zhèn)江的江灘不斷淤漲,給正常的行船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張崢嶸告訴記者,清道光以后,淤積的江灘面積越來越大,原先位于江心的金山逐漸與陸地相連,“騎驢上金山”成為當時一景。到清末民初時,大京口已淪為無法通航的廢河道,最終在1931年被填埋為馬路,也就是今天的中華路。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曾經舟船云集的大京口如今早已褪去喧囂,被譽為“江南運河第一閘”的老京口閘僅剩中華路附近殘留的一方遺址;西津渡也不再是南北水上交通樞紐,不復當年南來北往旅客集散的盛況。如今,我們漫步于西津渡的青石板街,只能從小碼頭街的路牌、待渡亭邊的張祜塑像中,遙想當年西津渡與大京口共同奏響的“江河交匯”交響樂。(記者 孫力 實習生 郭昕怡)

downLoad-20250228081715

“碼”上了解更多運河故事

視頻制作:

孫力 錢恒 郭昕怡

責任編輯:李貝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